中医药物资料在线查询

龙珠

龙珠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【拼音名】LónɡZhū

【来源】茄科龙珠Tubocapsicumanomalum(Franch.exSav.)Makino,以果实入药。

【生境分布】浙江、台湾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,除烦热。主治恶疮,疖肿。

【用法用量】3~5钱。
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龙珠《*辞典》

【出处】《药论性》

【拼音名】LónɡZhū

【别名】赤珠(《药性沦》),红珠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龙珠的全草。7~8月采收。
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无毛或几乎无毛,高90厘米。茎分枝,斜开,绿色。单叶互生戌成对;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8~18厘米,宽4~10厘米,两端锐尖,全缘,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。花小,腋生,卜5朵簇生;花梗细,下垂,结果时上端肥厚,长15~25毫米;萼5裂,截缘,无毛;花冠淡黄色,钟状,径约8毫米,裂片5,披针状三角形,先端截头,反卷;雄蕊5,药黄色,2室,花丝细长;雌蕊1,花柱较花丝短,柱头头状。果实球形,径7~10毫米,熟时红色。花期6~7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长于山野;亦栽培供观赏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
【性味】《本草拾遗》:"味苦,寒,无毒。"

【功能主治】治淋病,疔疮。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
【注意】《药性论》:"不与葱、薤同啖。"

【附方】

①治小便淋痛:龙珠全草一至二两。洗净,酌加水煎,日服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②治疔疮炎肿:龙珠叶一握(果实亦可用),和冬蜜捣烂涂患处,日换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

龙珠《中华本草》

【出处】

出自1.《药性论》。

2.《本草拾遗》:龙珠,叶令人不睡。《李邕方》云,主诸热毒石气发动,调中解烦。生道旁,子圆赤珠似龙葵,但子熟时赤耳。

【拼音名】LónɡZhū

【英文名】HerbofJapaneseTubocapsicumDragonpeart

【别名】赤珠、龙珠根、红珠草、类笼球草、野靛青

【来源】
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龙珠的全草或根、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bocapsicumNOMALUM(Franch.EtSav.)Makino[CapsicumanomalumFranch.EtSav.;SolanumanodontumLivl.etVant.]

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收全草;秋季果熟时采收果实或挖取根部,鲜用或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m。全株无毛。茎粗壮,分枝,绿色。单叶互生或成对;叶柄长不足1cm;叶片薄纸质,卵形,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8cm,宽3-10cm,先端渐尖,基部歪斜楔形,全缘,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。花2-6崧簇生于叶腋或枝腋,俯垂;花梗细弱,长1-2cm,结果进上端肥厚;花萼皿状,5裂,果时稍增大而突破存;花冠淡黄色,钟状,直径6-8mm,裂片卵状三角形,先端尖锐,向外反卷,有短缘毛;雄蕊5;稍伸出花冠,花药黄色,2室,花丝细长;雌蕊1,花柱近等长于雄蕊,柱头头状。浆果球形,直径7-10mm,熟后红色;种子淡黄色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生长于山谷、山旁或山坡密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
【性状】从新鲜果产中分得龙珠甙(trbocaposide)A、B[1]。

【性味】味苦;性寒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;利小便。主小便淋痛;痢疾;疔疮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【注意】《药性论》:不与葱、薤同啖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龙珠相关药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谨遵医嘱!

本文来源: https://zhonghuabencao.hao86.com/龙珠/

以上内容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:
  • 是,已经解决。
  • 否,尚未解决。
非常感谢您的反馈,我们会尽快解决该问题。
太简单,不清楚
太复杂,看不懂
不是我要的答案
其他问题
还能输入140个字 提交

hao86网中华本草为您提供龙珠的功效与作用,龙珠中药,龙珠效果好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