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物资料在线查询
黑色鳞毛蕨
黑色鳞毛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【拼音名】HēiSèLínMáoJué
【别名】山鸡尾草
【来源】蕨类鳞毛蕨科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fuscipesC.Chr.,以根状茎入药。
【生境分布】安徽、江苏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【功能主治】主治毒疮溃烂久不收口。
【用法用量】根状茎加白糖捣烂敷患处。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黑色鳞毛蕨《中华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HēiSèLínMáoJué
【别名】小叶山鸡尾巴草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黑足鳞毛蕨的根茎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opterisfuscipesC.Chr.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叶及杂质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植株高50-90cm。根茎直立或斜升,密被褐棕色或黑褐色、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20-40cm,基部常为褐色,上部为浅棕禾秆色,向上至叶轴疏被深褐色、披针形至钻形小鳞片;叶片纸质,卵状长圆形,长25-50m,宽15-25cm,先端渐尖并为羽裂,基部不缩狭,沿羽轴下面及中脉疏被棕色、泡状鳞片,二回羽状;羽片10-13对,近平展,有短柄,中部羽片长10-15cm,基部1对略短,宽2.5-4cm,先端长渐尖,小羽状长圆形,先端圆钝,边缘有浅钝齿;侧脉羽状分叉。孢子囊群圆形,背生于小脉中部,在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;囊群盖圆肾形,膜质,全缘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;生肌敛疮。主目赤肿痛;疮疡溃烂;久不收口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,煎汤,3-9g。外用,适量,捣烂敷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黑色鳞毛蕨相关药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谨遵医嘱!
本文来源: https://zhonghuabencao.hao86.com/黑色鳞毛蕨/
hao86网中华本草为您提供黑色鳞毛蕨的功效与作用,黑色鳞毛蕨中药,黑色鳞毛蕨效果好吗